邵阳科士达蓄电池12V100Ah公司推荐
汽车蓄电池的作用如下:在起动发动机期间、它为起动系统、点火系统、电子染油喷射系统和汽车的其它电气车被供电;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或低怠速的时候,给汽车用电设备供电;当出现用电需求超过发电机供电能力时,蓄电池也参加供电;蓄电池起到了整车电系的电压稳定器的作用,能够缓和点系中的冲击电压,保护汽车上的电子设备;在发电机正常工作时,蓄电池将发电机发出的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。
能为车辆提供电能、能储存电能。它的主要作用包括:在起动或低速运转时,由于不发电或者电压很低的情况下,车内电子系统全部由提供。在正常运行时,向用电设备供电,同时给充电。同时,还是一个大容量电容器,可以吸收车内电路中产生的瞬间高压,从而对车内用电设备进行保护。
免维护蓄电池一般都装有电量指示器(也称充电指示器),能指示蓄电池的电量或充电程度。 指示器显示绿、黑、无或浅黄等。铅酸电瓶怕两件事:低温和过度放电。实践明,当环境温度每升高1°C的时候,电池的容量也会相应的增加0.8%;反之,当环境温度降低1°C的时候,电池的容量也会对应的减少0.8%!当气温低至-10°C时,电瓶的容量只有正常值的72%;当温度低至-20°C时,电瓶的容量只有正常值的64%;另外,汽车电瓶都是浅充浅放的铅酸电瓶,过度放电是对电瓶的大伤害。数据表明,当电瓶的电量放掉然后再充电,多只能充到原来容量的80%。所以,我们在日常使用中一定要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,比如不要频繁的启动发动机,不要停车后大量使用电瓶的电能,等等。
S表示小型化,即实际容量比40 Ah小,为36Ah; 3. Z表示同一尺寸下具有较好启动放电性能,S表示桩端子比同容量蓄电池要粗,如NS60SL; 注:一般来说蓄电池的正和负有不同的直径,以避免将蓄电池性接反。锥形端子的直径如表1所示。4. L表示正柱在左端、R表示正桩在右端,如NS70R。(注:从远离蓄电池桩方向看) 到1982年,日本标准蓄电池型号按照新标准来执行,如38B20L(相当于NS40ZL):
邵阳科士达蓄电池12V100Ah公司推荐
电解液密度、液面高度检查调整误区3.1电解液密度“宁大勿小” 有些驾驶员认为,电解液密度越大,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就越低,蓄电池的端电压就越高,电荷容量就越大,并且可冬季电解液结冰而冻坏蓄电池,因而在调整电解液密度时,不仅使原始电解液密度高于规定值,而且在正常使用中需补加蒸馏水时也惯补加一些不同密度的电解液,结果使电解液密度越来越高。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 电解液密度作为衡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,是以原始电解液密度已经确定为前提的,补加不同密度的电解液,只意味着提高原电解液的密度,即使测得的电解液密度较高也不能说明其放电程度就低;提高电解液密度可提高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是相对而言的,一方面提高电解液密度可以提高蓄电池的电动势,使其端电压和电荷容量增加,但另一方面电解液密度过大,电解液粘度增加、内阻增大,使其渗透能力降低,反而会使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下降,而且电解液密度过大还会造成板硫化和隔板腐蚀等多种问题,使蓄电池使用寿命降低。
电池的内阻都是越小好,内阻越小,大电流放电能力越强,电能释放越充分。电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内阻,为了提高带负载能力,我们希望电源的内阻越小越好。电阻r为汽车电瓶的内阻,RL为负载,其与电瓶内阻r为串联关系,流过r的电流与负载电流相等。假设r的大小不变,则负载电流越大,流过内阻r的电流也越大,r两端的电压也就越高,从而使加在负载RL两端的电压减小,若内阻上的压降过大,甚至会导致RL无法获得额定工作电压而无法正常工作,故我们希望电瓶的内阻越小越好,以便在带动重负载时,内阻上不会产生明显的压降。电瓶的内阻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变大,尤其是快报废的电瓶,内阻明显增大,此时虽然充满电后电瓶电压较高,但由于内阻变得较大,一接上大电流负载,内阻上便会产生较大的压降,从而使负载两端的电压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