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直流屏科士达蓄电池
蓄电池的种类及其用途
蓄电池的应用十分广泛,可用于UPS,电动车,滑板车,汽车,风能太阳能系统,安全报警等等方面。
铅酸蓄电池产品主要有下列几种,其用途分布如下:
起动型蓄电池:主要用于汽车、摩托车、拖拉机、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;
固定型蓄电池:主要用于通讯、发电厂、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、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;
牵引型蓄电池: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、叉车、铲车等动力电源;
铁路用蓄电池: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、电力机车、客车起动、照明之动力;
储能用蓄电池:主要用于风力、太阳能等发电用电能储存
(3)补充充电:初充电、补充电常采用恒流充电。补充充电电流为0.1C20A(如60Ah蓄电池用6A),充电时间为3~5 h,或根据存放时间长短确定充电时间。(4)维护充电:常采用恒压充电。 蓄电池充足电判定标志: (1)电池单格内有大量气泡产生。 (2)电池单体电压在2.6~2.8V(12 V电池为15.6~16.8 V,6 V电池为7.8~8.4 V),且在2h以上测定不变。
看接线柱的自然颜,沉声褐的为正,浅灰的为负;3、检查蓄电池表面的温度,用一字具在在接线柱上轻划,较坚硬的为正,反之为负; 4、用万用表电压档检测,将电压表至于相应的电压档位,测量蓄电池的电压,当指针偏摆正常时,红表棒对应的为正,黑表棒对应的为负。 浅谈时高蓄电池的功用和结构特点-法国时高蓄电池 高蓄电池又称电瓶,是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,能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转换,蓄电池充电时,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保存,而当车辆工作时,蓄电池放电,再把化学能转为电能,驱动电动机等运转。
日照直流屏科士达蓄电池
电池的内阻都是越小好,内阻越小,大电流放电能力越强,电能释放越充分。电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内阻,为了提高带负载能力,我们希望电源的内阻越小越好。电阻r为汽车电瓶的内阻,RL为负载,其与电瓶内阻r为串联关系,流过r的电流与负载电流相等。假设r的大小不变,则负载电流越大,流过内阻r的电流也越大,r两端的电压也就越高,从而使加在负载RL两端的电压减小,若内阻上的压降过大,甚至会导致RL无法获得额定工作电压而无法正常工作,故我们希望电瓶的内阻越小越好,以便在带动重负载时,内阻上不会产生明显的压降。电瓶的内阻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变大,尤其是快报废的电瓶,内阻明显增大,此时虽然充满电后电瓶电压较高,但由于内阻变得较大,一接上大电流负载,内阻上便会产生较大的压降,从而使负载两端的电压降低。
电解液密度、液面高度检查调整误区3.1电解液密度“宁大勿小” 有些驾驶员认为,电解液密度越大,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就越低,蓄电池的端电压就越高,电荷容量就越大,并且可冬季电解液结冰而冻坏蓄电池,因而在调整电解液密度时,不仅使原始电解液密度高于规定值,而且在正常使用中需补加蒸馏水时也惯补加一些不同密度的电解液,结果使电解液密度越来越高。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 电解液密度作为衡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,是以原始电解液密度已经确定为前提的,补加不同密度的电解液,只意味着提高原电解液的密度,即使测得的电解液密度较高也不能说明其放电程度就低;提高电解液密度可提高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是相对而言的,一方面提高电解液密度可以提高蓄电池的电动势,使其端电压和电荷容量增加,但另一方面电解液密度过大,电解液粘度增加、内阻增大,使其渗透能力降低,反而会使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下降,而且电解液密度过大还会造成板硫化和隔板腐蚀等多种问题,使蓄电池使用寿命降低。